德经·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餘;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注释:《道德经》第五十三章的白话文翻译和解释如下:
翻译:
假如我稍微有点智慧,行走在大道上,唯一害怕的就是走上邪路。大道非常平坦,但人们却喜欢走小路。朝廷非常腐败,田地非常荒芜,仓库非常空虚;却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食终日,财富有余;这就是强盗的夸耀。这难道不是背离了道吗!
解释: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老子对于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对“道”的坚守。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老子假设自己稍微有点智慧,行走在正确的大道上,唯一担心的是走上邪路。这里的“大道”指的是符合自然法则的正确道路,而“施”则是指偏离正道的邪路。“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大道非常平坦易行,但人们却喜欢走捷径或小路。这里老子批评人们不愿意遵循正道,反而喜欢走投机取巧的道路。“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朝廷非常腐败,导致田地荒芜,仓库空虚。这是对社会现状的批评,指出统治者腐败无能,导致国家经济衰败。“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餘;”
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食终日,财富有余。这里老子批评那些生活奢侈、贪婪无度的人。“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这种行为就像是强盗的夸耀,完全背离了“道”。老子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道”的原则,是对自然法则的违背。
总结:
这一章老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强调了遵循“道”的重要性。他指出人们喜欢走捷径、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认为这些行为都是背离“道”的表现。老子呼吁人们应该回归正道,遵循自然法则,摒弃贪婪和奢侈,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