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可以翻译为白话文如下: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字来命名,那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解释这段古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并指出“道”是不可言说的,如果可以用言语表述,那就不是真正的“道”。同样,“名”也是不可命名的,如果可以用文字来命名,那就不是真正的“名”。这表明“道”和“名”都是超越人类语言和概念的存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认为,在天地未开之前,宇宙处于一种“无”的状态,这是“道”的初始状态。而当宇宙开始分化,万物产生时,就有了“有”,这是“道”的具体表现。因此,“无”和“有”是“道”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宇宙的本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教导人们,应该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从“有”中去体会“道”的端倪。这意味着人们应该保持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悟“道”的深远和玄妙。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指出,“无”和“有”虽然名称不同,但它们是同出一源的,都是“道”的表现。它们都是玄妙、深远的,而“道”则是所有玄妙、深远的根源,是通向宇宙万物奥妙的门户。
总的来说,老子在这一章中通过“道”和“名”的概念,阐述了宇宙的本源和运行规律,强调了“道”的玄妙和深远,并教导人们如何通过“无”和“有”去观察和领悟“道”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