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謫;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会留下把柄;善于计算的人,不需要使用算盘;善于关门的人,不用门闩也能让门无法打开;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子也能让结无法解开。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所以没有人会被抛弃;总是善于利用万物,所以没有东西会被浪费。这就是所谓的“袭明”(继承光明)。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老师,不爱惜借鉴,即使聪明也会陷入迷惑。这就是所谓的“要妙”(关键的精妙之处)。
解释:
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主要讲述了“善”的哲学思想。老子通过一系列比喻,强调了“善”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善行,无辙跡: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意味着他们行事低调,不张扬,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或反感。
善言,无瑕謫:善于说话的人不会留下把柄,意味着他们言辞谨慎,不会因为言语不当而招致批评或麻烦。
善数,不用筹策:善于计算的人不需要使用算盘,意味着他们智慧高超,能够轻松应对复杂的问题。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于关门的人不用门闩也能让门无法打开,意味着他们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不依赖外在的工具或力量。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子也能让结无法解开,意味着他们能够巧妙地处理问题,不需要依赖外在的约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所以没有人会被抛弃;总是善于利用万物,所以没有东西会被浪费。这体现了圣人的慈悲和智慧,他们能够看到每个人的价值和每件物品的用途。
是谓袭明:这就是所谓的“袭明”,即继承光明,意味着圣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光明的品质。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借鉴。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教导恶人,而恶人则可以作为善人的反面教材。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如果不尊重老师,不爱惜借鉴,即使聪明也会陷入迷惑。这意味着如果不尊重和学习他人的优点,不反思和避免他人的缺点,即使再聪明也会迷失方向。
是谓要妙:这就是所谓的“要妙”,即关键的精妙之处。它强调了尊重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智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比喻,强调了“善”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并教导人们要尊重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反思和避免他人的缺点,以达到更高的智慧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