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像天下的溪流一样。像天下的溪流一样,常德就不会离开,最终回归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知道什么是光明,却安守于黑暗,成为天下的楷模。成为天下的楷模,常德就不会有差错,最终回归到无极的境界。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守于屈辱,像天下的山谷一样。像天下的山谷一样,常德就会充足,最终回归到质朴的状态。质朴分散开来就成为各种器物,圣人运用这些器物,就成为官长,所以伟大的制度是不会被割裂的。
解释:
这一段《道德经》主要讲述了老子关于“知”与“守”的哲学思想,强调了在知道事物的对立面之后,仍然要安守于其相对的另一面,以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 知其雄:知道什么是雄强、刚健。
- 守其雌:却安守于雌柔、谦卑。
- 为天下谿:像天下的溪流一样,溪流虽然柔弱,却能汇聚成江河,象征着柔中带刚的力量。
- 知其雄:知道什么是雄强、刚健。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常德不离:常德指的是恒久不变的道德。
- 复归于婴儿:最终回归到婴儿般纯真无邪的状态,象征着返璞归真。
- 常德不离:常德指的是恒久不变的道德。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知其白:知道什么是光明、显赫。
- 守其黑:却安守于黑暗、隐晦。
- 为天下式:成为天下的楷模,象征着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找到平衡。
- 知其白:知道什么是光明、显赫。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 常德不忒:常德不会有差错。
- 复归于无极:最终回归到无极的境界,无极象征着无限、无边的状态。
- 常德不忒:常德不会有差错。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 知其荣:知道什么是荣耀、显贵。
- 守其辱:却安守于屈辱、卑微。
- 为天下谷:像天下的山谷一样,山谷虽然低洼,却能容纳万物,象征着谦卑包容的力量。
- 知其荣:知道什么是荣耀、显贵。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 常德乃足:常德就会充足。
- 复归于朴:最终回归到质朴的状态,朴象征着原始、自然的状态。
- 常德乃足:常德就会充足。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 朴散则为器:质朴分散开来就成为各种器物。
-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圣人运用这些器物,就成为官长,象征着圣人能够顺应自然,治理天下。
- 故大制不割:所以伟大的制度是不会被割裂的,象征着制度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 朴散则为器:质朴分散开来就成为各种器物。
总的来说,这一段《道德经》强调了在知道事物的对立面之后,仍然要安守于其相对的另一面,以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最终回归到质朴、纯真的境界。这种思想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割裂,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