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在事情还安稳的时候,容易掌控;在问题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容易谋划。脆弱的东西容易破碎,微小的事物容易消散。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在混乱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加以治理。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堆砌而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强行作为的人往往会失败,执着于控制的人往往会失去。因此,圣人不去强行作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执着于控制,所以不会失去。普通人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能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地对待结尾,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因此,圣人追求的是别人不追求的东西,不珍视那些难以得到的物品;学习的是别人不学习的东西,纠正众人的过错,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而不敢强行干预。

解释:

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主要讲述了老子关于“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 在事情还安稳的时候,容易掌控;在问题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容易谋划。脆弱的东西容易破碎,微小的事物容易消散。
    • 解释:强调在事情还没有变得复杂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可以避免未来的麻烦。
  2.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在混乱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加以治理。
    • 解释:预防胜于治疗,提前采取措施可以避免未来的混乱。
  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堆砌而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 解释:强调事物的成长和成功都是从微小、基础的部分开始的,注重积累和循序渐进。
  4.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强行作为的人往往会失败,执着于控制的人往往会失去。
    • 解释:过度干预和控制反而会导致失败和失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5.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 因此,圣人不去强行作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执着于控制,所以不会失去。
    • 解释:圣人通过“无为”来避免失败和失去,顺应自然,不强求。
  6.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 普通人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
    • 解释:很多人在接近成功时因为放松警惕或过度自信而导致失败。
  7.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如果能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地对待结尾,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 解释:强调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谨慎,尤其是在接近成功时更要小心。
  8.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因此,圣人追求的是别人不追求的东西,不珍视那些难以得到的物品;学习的是别人不学习的东西,纠正众人的过错,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而不敢强行干预。
    • 解释:圣人追求的是内在的、不为人所重视的价值,不贪恋物质,学习别人不学的东西,纠正众人的错误,顺应自然而不强行干预。

总结: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在处理事务时要顺应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干预和控制。同时,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注重积累和循序渐进,以及在接近成功时保持谨慎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避免失败,达到“无败无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