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老百姓之所以挨饿,是因为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所以才会挨饿。老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喜欢有所作为(干预过多),所以才会难以治理。老百姓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追求奢侈的生活,所以老百姓才会轻视死亡。只有那些不把生命看得太重的人,才比那些过分重视生命的人更贤明。

解释:

这段古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主要探讨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以及统治者行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1.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 这句话指出,老百姓之所以挨饿,是因为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导致民众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这里强调的是统治者的贪婪和对民众的剥削。
  2.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喜欢有所作为,即过多地干预和管制,导致民众感到束缚和不满。这里强调的是统治者的过度干预和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3.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这句话指出,老百姓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追求奢侈的生活,导致民众生活困苦,甚至不惜以死抗争。这里强调的是统治者的奢侈和对民众的忽视。
  4.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那些不把生命看得太重的人,才比那些过分重视生命的人更贤明。这里强调的是对生命的淡泊态度,认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生命延续的人并不真正贤明。

总结:

这段古文通过分析统治者行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强调了无为而治、减少干预和淡泊名利的重要性。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减少对民众的剥削和干预,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民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