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注释:《道德经》德经·第五十四章的白话文翻译和解释如下:
翻译:
善于建立的人,他的根基不会被拔除;善于抱持的人,他的东西不会脱落。子孙后代因此能够持续祭祀祖先。如果一个人能够将道德修养应用于自身,他的德行就会真实;如果能够将道德修养应用于家庭,他的德行就会有余;如果能够将道德修养应用于乡里,他的德行就会增长;如果能够将道德修养应用于国家,他的德行就会丰盈;如果能够将道德修养应用于天下,他的德行就会普及。所以,通过观察自身来了解自身,通过观察家庭来了解家庭,通过观察乡里来了解乡里,通过观察国家来了解国家,通过观察天下来了解天下。我为什么能够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通过这种方法。
解释: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层面的应用。老子认为,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应该延伸到家庭、乡里、国家乃至天下。通过在不同层面实践道德,可以使德行逐渐扩展和普及。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这里强调的是稳固和持久。善于建立的人,他的根基稳固,不会被轻易动摇;善于抱持的人,他的东西不会丢失。这样,子孙后代就能够持续祭祀祖先,意味着家族或事业能够长久延续。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这一段讲的是道德修养的层次性。从个人到家庭,再到乡里、国家、天下,道德修养的范围逐渐扩大,德行也随之增长和普及。老子认为,道德修养应该从自身做起,逐步扩展到更大的范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这里讲的是观察和了解的方法。老子认为,通过观察自身可以了解自身,通过观察家庭可以了解家庭,以此类推,通过观察天下可以了解天下。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和理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认知方式。
总的来说,这一章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其在不同层面的应用,同时提供了一种通过观察来了解世界的方法。老子认为,通过道德修养,个人和社会都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