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白话文翻译:
不推崇贤能,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珍视稀有的物品,使民众不去偷盗;不展示诱人的欲望,使民众的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是:让民众的心灵空虚,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削弱他们的野心,增强他们的体魄。常常使民众保持无知无欲的状态。这样,即使有聪明才智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
解释:
不尚贤,使民不争:
- 尚贤:推崇贤能,给予特殊待遇。
- 不争:不争名夺利。
- 解释:如果不过分推崇贤能,民众就不会为了争夺名位和利益而产生纷争。
- 尚贤:推崇贤能,给予特殊待遇。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难得之货:稀有、珍贵的物品。
- 不为盗:不去偷盗。
- 解释:如果不珍视稀有的物品,民众就不会因为贪图这些物品而去偷盗。
- 难得之货:稀有、珍贵的物品。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可欲:诱人的欲望。
- 心不乱:心不被扰乱。
- 解释:如果不展示诱人的欲望,民众的心就不会被扰乱,保持平静。
- 可欲:诱人的欲望。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 虚其心:使心灵空虚,无过多欲望。
- 实其腹: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 弱其志:削弱野心。
- 强其骨:增强体魄。
- 解释: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是让民众的心灵保持空虚,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削弱他们的野心,增强他们的体魄。
- 虚其心:使心灵空虚,无过多欲望。
常使民无知无欲:
- 无知无欲:保持无知无欲的状态。
- 解释:常常使民众保持无知无欲的状态,避免产生过多的欲望和纷争。
- 无知无欲:保持无知无欲的状态。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 知者:聪明才智的人。
- 不敢为:不敢轻举妄动。
- 解释:这样,即使有聪明才智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 知者:聪明才智的人。
为无为,则无不治:
- 为无为:以“无为”的方式治理。
- 无不治: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
- 解释: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
- 为无为:以“无为”的方式治理。
总结: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老子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他认为,治理国家应该避免过度推崇贤能、珍视稀有物品和展示诱人欲望,以免引起民众的争名夺利、偷盗和心乱。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是让民众保持心灵空虚、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削弱野心、增强体魄,并保持无知无欲的状态。这样,即使有聪明才智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通过“无为”的方式治理,可以达到无所不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