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原文是: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成白话文,这段文字的大意是:
“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亲近?生命和财富,哪一个更重要?得到和失去,哪一个更有害?过分追求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积累过多的财富必然会带来重大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
解释这段古文:
名与身孰亲?
这里提出了一个选择: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值得珍惜?老子认为,生命比名声更重要,因为名声是外在的,而生命是内在的、根本的。身与货孰多?
生命和财富,哪一个更有价值?老子强调,生命比财富更重要,财富是身外之物,而生命是无价的。得与亡孰病?
得到和失去,哪一个更有害?老子认为,过分追求得到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失去一些东西可能反而是一种解脱。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过分追求某种东西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积累过多的财富必然会带来重大的损失。老子在这里告诫人们,过度的欲望和贪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老子提倡一种知足常乐、适可而止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平安和幸福。
总结来说,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人生的价值观和处世哲学。老子通过对比名声、生命、财富等,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应该注重内在的生命和满足感。知道满足和适可而止,才能避免危险和灾难,保持长久的平安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