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道德经》德经·第八十章的原文如下: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白话文翻译:

国家小,人口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让人民重视生命,不轻易迁徙;虽然有船只和车辆,但不需要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但不需要陈列。让人们回到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这是治理的最高境界。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逸,乐享自己的风俗。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解释:

这一章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即“小国寡民”的乌托邦。以下是各句的解释:

  1. 小国寡民:国家小而人口少,意味着社会结构简单,治理容易。
  2.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即使有各种先进的工具和器具,人们也不使用,暗示人们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
  3.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让人民重视生命,不轻易迁徙,意味着人们安于现状,不追求外界的诱惑。
  4.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然有船只和车辆,但不需要乘坐,说明人们不需要长途旅行,生活稳定。
  5.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武器装备,但不需要陈列,意味着社会和平,没有战争和冲突。
  6.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让人们回到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象征社会回归到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方式。
  7. 至治之极:这是治理的最高境界,即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8.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逸,乐享自己的风俗,说明人民生活幸福,满足于现状。
  9.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意味着各国之间和平共处,互不干涉。

这一章反映了老子对简朴、和平、自给自足社会的向往,强调回归自然、减少欲望、避免冲突的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