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有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苛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白话文翻译:

春三月,这被称为“发陈”的季节。天地间万物开始生长,植物茂盛。人们应晚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披散头发,放松身体,以激发志气。春天应注重生长,不要杀生,多给予而不剥夺,多奖赏而不惩罚。这是顺应春气的养生之道;违背则会伤害肝脏,夏天可能发生寒性病变,影响生长。

夏三月,这是“蕃秀”的季节。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繁茂。人们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阳光,保持心情平和,使精神焕发,让体内之气得以宣泄,仿佛将爱意散发于外。这是顺应夏气的养长之道;违背则会伤害心脏,秋天可能发生疟疾,影响收获,冬天可能病情加重。

秋三月,这是“容平”的季节。天气渐凉,地气渐明。人们应早睡早起,与鸡同起,保持心情安宁,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和,不向外张扬,保持肺气清爽。这是顺应秋气的养收之道;违背则会伤害肺脏,冬天可能发生腹泻,影响储藏。

冬三月,这是“闭藏”的季节。水结冰,地冻裂。人们应早睡晚起,等待日出,保持志气内敛,仿佛有私密之事,或已有所得,远离寒冷,保持温暖,不使皮肤过度出汗,以免耗损阳气。这是顺应冬气的养藏之道;违背则会伤害肾脏,春天可能发生痿厥,影响新生。

天气清净,光明照耀,隐藏的德行永不停止,因此不会坠落。如果天气不明,日月无光,邪气就会侵入空窍。阳气闭塞,地气蒙蔽,云雾不散,则白露不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无法生长,名木多死。恶气不散,风雨不节,白露不降,则植物枯萎。贼风频至,暴雨频起,天地四时失调,与道相失,则万物未到中年便灭绝。唯有圣人能顺应四时,因此身体无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违背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违背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虚。违背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违背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应其根本;因此与万物同处于生长之门。违背根本则破坏其本,损害其真。

阴阳四时是万物的始终,生死之本;违背则灾害生,顺应则疾病不起,这就是得道。道,圣人践行,愚者佩带。顺应阴阳则生,违背则死;顺应则治,违背则乱。反顺为逆,就是内格。

因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就是道理。病已成而后用药,乱已成而后治理,就像渴了才挖井,打仗了才铸兵器,不是太晚了吗?


解释:

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主要讲述了顺应四时变化的养生之道。其核心思想是:人应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调整生活方式,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1. 四时养生

    • :万物生发,应注重“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杀伐之气。
    • :万物繁茂,应注重“长”,保持阳气外泄,避免内热郁结。
    • :万物收敛,应注重“收”,保持肺气清爽,避免过度消耗。
    • :万物闭藏,应注重“藏”,保持阳气内敛,避免外泄。
  2. 阴阳平衡
    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四时的变化是阴阳交替的表现。顺应阴阳则健康,违背则生病。

  3. 治未病
    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应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注重养生,而不是等到生病才去治疗。

  4. 道与养生
    道是自然规律,圣人通过顺应道来保持健康,而愚者则违背道,导致疾病。

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