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
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
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
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
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帝曰:经虚络满何如?
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帝曰:治此者奈何?
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帝曰:何谓重虚?
岐伯曰:脉气(《甲乙经》为虚)、上(《甲乙经》为气)虚、尺虚,是为重虚。
帝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恇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
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
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帝曰:其形尽满何如?
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
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
岐伯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
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
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帝曰:肠澼便血,何如?
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
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
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
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
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
帝曰:癫疾何如?
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
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
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
帝曰:消瘅虚实何如?
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读注:此处有问无答,且与上下文不搭,明清医家已经认为此处是错简而形成的缀文。)
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府,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暴痈筋软,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圆利针。
霍乱,刺俞旁五,足阳明及上傍三。
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跖跛,寒风湿之病也。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黄帝问:什么是虚实?
岐伯回答:邪气盛就是实,精气被夺就是虚。
解释:虚实是中医诊断中的基本概念。实指邪气盛,虚指正气不足。邪气盛时,人体表现为实症;精气被夺时,表现为虚症。
黄帝问:虚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岐伯回答:气虚主要是肺虚,气逆则表现为足寒。如果不在相应的季节发病,可能还能生存;如果在相应的季节发病,可能会死亡。其他脏腑也是如此。
解释:气虚主要指肺气不足,气逆则表现为足部寒冷。季节与疾病的发病时间密切相关,不同季节的发病预后不同。
黄帝问:什么是重实?
岐伯回答:重实指的是大热病,气热脉满,这就是重实。
解释:重实是指邪气极盛,表现为高热、脉象充盈。
黄帝问:经络俱实是什么情况?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经络皆实,表现为寸脉急而尺脉缓,都应当治疗。所以说:“滑脉表示顺从,涩脉表示逆反。”虚实都是从物类开始的,所以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
解释:经络俱实表现为寸脉急促而尺脉缓慢,治疗时应根据脉象的滑涩来判断顺逆。滑脉表示病情好转,涩脉表示病情恶化。
黄帝问: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表现为脉口热而尺脉寒。秋冬发病为逆,春夏发病为从,治疗时应针对主病。
解释: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表现为脉口热而尺脉寒。不同季节的发病预后不同,治疗时应针对主要病症。
黄帝问:经虚络满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经虚络满,表现为尺脉热满,脉口寒涩。春夏发病会死亡,秋冬发病会生存。
解释:经虚络满表现为尺脉热满,脉口寒涩。不同季节的发病预后不同。
黄帝问:如何治疗这种情况?
岐伯回答: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解释:根据经络的虚实情况,选择灸法或刺法进行治疗。
黄帝问:什么是重虚?
岐伯回答:脉气虚、上虚、尺虚,这就是重虚。
解释:重虚是指脉气、上气、尺气皆虚,表现为极度虚弱。
黄帝问:如何治疗重虚?
岐伯回答:气虚表现为言语无常;尺虚表现为行走不稳;脉虚表现为不象阴脉。滑脉表示生存,涩脉表示死亡。
解释:重虚的治疗应根据脉象的滑涩来判断预后,滑脉表示病情好转,涩脉表示病情恶化。
黄帝问:寒气突然上升,脉满而实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解释:寒气突然上升,脉象满而实,滑脉表示生存,逆脉表示死亡。
黄帝问: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春秋发病会生存,冬夏发病会死亡。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会死亡。
解释: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不同季节的发病预后不同,脉浮而涩且身热表示病情恶化。
黄帝问:形尽满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形尽满,表现为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顺从则生,逆反则死。
解释:形尽满表现为脉象急大坚,尺脉涩而不应,顺从表示生存,逆反表示死亡。
黄帝问:什么是顺从则生,逆反则死?
岐伯回答:顺从表现为手足温,逆反表现为手足寒。
解释:手足温表示病情好转,手足寒表示病情恶化。
黄帝问:乳子病热,脉悬小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解释:乳子病热,脉悬小,手足温表示生存,手足寒表示死亡。
黄帝问: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脉象如何?
岐伯回答:喘鸣肩息,脉实大,缓则生,急则死。
解释: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脉实大,缓脉表示生存,急脉表示死亡。
黄帝问:肠澼便血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身热则死,寒则生。
解释:肠澼便血,身热表示死亡,身寒表示生存。
黄帝问:肠澼下白沫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解释:肠澼下白沫,脉沉表示生存,脉浮表示死亡。
黄帝问:肠澼下脓血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解释:肠澼下脓血,脉悬绝表示死亡,滑大表示生存。
黄帝问: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
解释: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表示生存,悬涩表示死亡,根据脏腑的病情来判断。
黄帝问:癫疾是什么情况?
岐伯回答: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
解释:癫疾,脉大滑表示病情会自行好转,脉小坚急表示无法治愈。
黄帝问:癫疾之脉,虚实如何?
岐伯回答:虚则可治,实则死。
解释:癫疾之脉,虚脉表示可以治疗,实脉表示死亡。
黄帝问:消瘅虚实如何?
岐伯回答: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解释:消瘅,脉实大表示病情长久可以治疗,脉悬小坚表示病情长久无法治愈。
黄帝问:形度、骨度、脉度、筋度,如何知道其度?
解释:此处有问无答,明清医家认为此处是错简而形成的缀文。
黄帝说: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府,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暴痈筋软,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圆利针。霍乱,刺俞旁五,足阳明及上傍三。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跖跛,寒风湿之病也。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解释: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不同季节的治疗重点,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病因。例如,春天应重点治疗经络,夏天应重点治疗经俞,秋天应重点治疗六腑,冬天则应闭塞,使用药物而少用针石。还提到了痈疽、霍乱、痫惊等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黄疸、暴痛、癫疾、厥狂等疾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