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汗。
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别本作疾)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别本作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其)气主(为)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兀(别本作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
白话文翻译
太一(古代天文学中的北极星或天帝)在冬至这一天,开始居于叶蛰宫,停留四十六天。然后依次移居天留宫、仓门宫、阴洛宫、天宫、玄委宫、仓果宫、新洛宫,每宫停留四十六天或四十五天,最后又回到叶蛰宫,表示冬至的循环完成。
太一的日游,从冬至开始,居于叶蛰宫,按照固定的顺序,从一个宫位到另一个宫位,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每当太一移居到一个新的宫位时,天象会以风雨相应。如果在太一移居的那一天有风雨,则是吉兆,预示着这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疾病减少。如果风雨提前到来,则会有过多的雨水;如果风雨延迟到来,则会有干旱。
太一在冬至这一天有异常变化,预示着君主会有变故;在春分这一天有异常变化,预示着宰相会有变故;在中宫这一天有异常变化,预示着官吏会有变故;在秋分这一天有异常变化,预示着将领会有变故;在夏至这一天有异常变化,预示着百姓会有变故。所谓“有变”,是指太一居于五宫(即冬至、春分、中宫、秋分、夏至)时,出现狂风折断树木、扬起沙石等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占卜贵贱吉凶。通过观察风的方向来占卜,风从太一所居的方位吹来为实风,主生养万物;风从对冲的方位吹来为虚风,主伤害人,带来杀伐和灾祸。因此,圣人教导我们要像躲避箭石一样躲避虚风,这样邪气就无法伤害我们。
太一进入中宫后,会朝见八风,以占卜吉凶。风从南方来,名为大弱风,伤害人的心脏和血脉,主热病。风从西南方来,名为谋风,伤害人的脾脏和肌肉,主虚弱。风从西方来,名为刚风,伤害人的肺脏和皮肤,主燥病。风从西北方来,名为折风,伤害人的小肠和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不通,容易导致猝死。风从北方来,名为大刚风,伤害人的肾脏和骨骼、肩背的筋腱,主寒病。风从东北方来,名为凶风,伤害人的大肠和两胁腋骨及四肢关节。风从东方来,名为婴兀风(或儿风),伤害人的肝脏和筋纽,主湿病。风从东南方来,名为弱风,伤害人的胃和肌肉,主体重。
这八风如果从虚的方向吹来,就会使人患病。如果三虚(指三种虚风)同时作用,会导致暴病猝死。如果两实一虚,则会导致淋露寒热。如果侵犯了湿气重的地方,则会导致痿病。因此,圣人避风如避箭石。如果三虚同时作用,并且偏中于邪风,则会导致击仆偏枯(即中风瘫痪)。
解释
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的《灵枢·九宫八风》篇,主要讲述了太一(天帝或北极星)在一年中的运行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的八风对人体的影响。
太一的运行规律:太一从冬至开始,依次经过九个宫位,每个宫位停留四十六天或四十五天,最后回到叶蛰宫,完成一年的循环。这种运行规律反映了古代天文学和历法的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
太一移居与风雨的关系:太一每移居到一个新的宫位,天象会以风雨相应。风雨的到来时间和强度会影响一年的气候和农业收成,进而影响百姓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八风与人体健康:八风分别来自八个方向,每种风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伤害人体的部位。风从虚的方向吹来(即对冲的方位)会带来疾病,尤其是当多种虚风同时作用时,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猝死。
避风的重要性:圣人教导人们要像躲避箭石一样躲避虚风,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通过观察风的方向和性质,可以预测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即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和顺应自然规律,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