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谓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上(原文脱字,据《太素》补)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有些方士认为脑髓是脏,有些认为肠胃是脏,还有些认为它们是腑。这些说法似乎互相矛盾,但他们都自认为正确。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您能为我解释。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者,是地气所生的,它们都藏在阴部,象征着大地,因此它们的功能是储藏而不外泄,被称为“奇恒之腑”。而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天气所生的,它们的功能象征着天,因此它们的功能是传导和排泄,而不是储藏。它们接受五脏的浊气,被称为“传化之腑”,这些器官不能长久储存和排泄。魄门(肛门)也是五脏的使者,水谷不能长久储存在体内。所谓的五脏,是储藏精气而不外泄的,因此它们可以充满但不能实;六腑是传导和消化食物而不储藏的,因此它们可以实但不能满。这是因为食物进入口中,胃是实的而肠是虚的;食物下到肠中,肠是实的而胃是虚的。所以说,六腑是实而不满,五脏是满而不实。

黄帝又问:为什么气口(寸口脉)单独作为五脏的主宰?

岐伯回答说:胃是水谷的海洋,是六腑的源泉。五味进入口中,储藏在胃中,用来滋养五脏的精气。气口也是太阴经的一部分,因此五脏六腑的气味都从胃中出来,变化显现在气口。所以五气进入鼻子,储藏在心肺中,如果心肺有病,鼻子就会不畅通。凡是治病,必须观察病人的上下,调整脉象,观察病人的意志和病情。

对于那些拘泥于鬼神的人,不能与他们谈论至高的道德;对于那些厌恶针石治疗的人,不能与他们谈论至高的技巧。如果病人不允许治疗,病必定无法治愈,治疗也不会有效果。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五脏和六腑的功能及其区别,以及气口(寸口脉)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1.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

    •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储藏精气,不直接参与食物的传导和排泄,因此“满而不能实”。
    • 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和消化食物,而不是储藏,因此“实而不能满”。
  2. 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

    •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的功能是储藏而不外泄,象征着大地。
    • 传化之腑: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它们的功能是传导和排泄,象征着天。
  3. 气口(寸口脉)的作用

    • 气口是太阴经的一部分,通过观察气口的脉象,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气味变化,从而诊断病情。
  4. 治疗原则

    • 治疗时必须全面观察病人的上下、脉象、意志和病情。
    • 对于那些迷信鬼神或拒绝治疗的人,治疗难以奏效。

这段文字强调了中医理论中脏腑功能的区分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病人的整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