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时深浅的区别。”
岐伯回答说:“刺骨时不要伤到筋,刺筋时不要伤到肉,刺肉时不要伤到脉,刺脉时不要伤到皮,刺皮时不要伤到肉,刺肉时不要伤到筋,刺筋时不要伤到骨。”
黄帝说:“我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希望能详细解释一下。”
岐伯说:“‘刺骨无伤筋’的意思是,针刺到筋的部位就停止,不要深入到骨。‘刺筋无伤肉’的意思是,针刺到肉的部位就停止,不要深入到筋。‘刺肉无伤脉’的意思是,针刺到脉的部位就停止,不要深入到肉。‘刺脉无伤皮’的意思是,针刺到皮的部位就停止,不要深入到脉。‘刺皮无伤肉’的意思是,病在皮中,针刺入皮中,不要伤到肉。‘刺肉无伤筋’的意思是,针刺过肉时不要伤到筋。‘刺筋无伤骨’的意思是,针刺过筋时不要伤到骨。这些都是针刺深浅的反例。”
解释:
这段内容出自《黄帝内经》的《素问·刺齐论》,主要讨论了针刺治疗时深浅的掌握技巧。岐伯通过具体的例子,强调了针刺时要根据病位和病情的深浅来调整针刺的深度,避免伤及不应针刺的部位。具体来说:
- 刺骨无伤筋:针刺时要达到骨的深度,但不要伤到筋。也就是说,针要深入到骨,但不要过度深入,以免伤到筋。
- 刺筋无伤肉:针刺时要达到筋的深度,但不要伤到肉。针要深入到筋,但不要过度深入,以免伤到肉。
- 刺肉无伤脉:针刺时要达到肉的深度,但不要伤到脉。针要深入到肉,但不要过度深入,以免伤到脉。
- 刺脉无伤皮:针刺时要达到脉的深度,但不要伤到皮。针要深入到脉,但不要过度深入,以免伤到皮。
- 刺皮无伤肉:病在皮中,针刺时只刺入皮中,不要伤到肉。
- 刺肉无伤筋:针刺过肉时,不要伤到筋。
- 刺筋无伤骨:针刺过筋时,不要伤到骨。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针刺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避免因针刺过深或过浅而导致的副作用或无效治疗。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医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