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剂的通假字)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作,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揆度》和《奇恒》这两部经典,所指的内容不同,应该如何使用呢?

岐伯回答说:《揆度》是用来衡量疾病的深浅程度的,而《奇恒》则是讲述一些奇特的疾病。让我为您解释一下其中的至理要义。《五色》、《脉变》、《揆度》、《奇恒》这些理论,其实都归结于一个根本的道理。人体的神气是运转不息的,如果停滞不前,就会失去生机。这些理论的精髓,非常微妙,甚至可以用玉版记录下来,称之为《合玉机》。

面部的容色在上下左右的变化,各自有其关键之处。如果颜色较浅,可以用汤液来治疗,十天左右就能痊愈;如果颜色较深,就必须用齐(剂)来治疗,二十一天左右能痊愈;如果颜色非常深,就要用醪酒来治疗,一百天左右能痊愈;但如果面色枯槁、面部肌肉松弛,那就无法治愈,一百天后就会死亡。如果脉象短促、气息断绝,就会死亡;如果患温病且身体极度虚弱,也会死亡。

面部的颜色在上下左右的变化,各自有其关键之处。上部出现异常是逆象,下部出现异常是顺象。女子右侧出现异常是逆象,左侧出现异常是顺象;男子左侧出现异常是逆象,右侧出现异常是顺象。如果阴阳颠倒,重阳或重阴都会导致死亡。阴阳颠倒时,治疗的关键在于权衡阴阳的平衡,这是《奇恒》和《揆度》所讨论的内容。

脉象搏动、痹症、寒热交替、脉象孤绝,这些都是消气的表现;虚泄则是夺血的表现。孤绝是逆象,虚泄是顺象。

运用《奇恒》的方法,以太阴经为起点。如果病情发展到了不该发展的地步,就是逆象,逆象会导致死亡;如果病情发展到了该发展的地步,就是顺象,顺象会使人康复。八风四时的变化,循环往复,如果逆行一次,就无法再恢复。这就是《论要》的全部内容。

解释:

这段内容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主要讨论了如何通过观察面部颜色、脉象等来判断疾病的深浅、顺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文中提到的《揆度》和《奇恒》是古代医学经典,分别用于衡量疾病的深浅和诊断奇特的疾病。

  1. 《揆度》与《奇恒》

    • 《揆度》:用于衡量疾病的深浅程度,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
    • 《奇恒》:用于诊断和治疗一些奇特的、不常见的疾病。
  2. 面部颜色与疾病

    • 面部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深浅。颜色浅的疾病较轻,颜色深的疾病较重,颜色非常深的疾病则更难治愈。
    • 不同的部位(上下左右)出现异常,代表着不同的顺逆关系,男女性别不同,顺逆关系也不同。
  3. 脉象与疾病

    • 脉象的变化也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孤绝的脉象是逆象,虚泄的脉象是顺象。
  4. 阴阳与治疗

    • 阴阳的平衡是治疗的关键。如果阴阳颠倒,治疗需要权衡阴阳的平衡。
  5. 太阴经与八风四时

    • 太阴经是治疗的起点,病情的顺逆与季节、风向的变化有关。如果病情逆行,可能会导致无法恢复的后果。

这段内容强调了中医的整体观念,通过观察外部表现(如面色、脉象)来判断内部疾病的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阴阳平衡、顺逆关系、季节变化等都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