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
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
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肠覃何如?
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
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别本作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
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是黄帝与岐伯讨论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等病症的鉴别与治疗的对话。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黄帝问岐伯: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这些病症,如何区分呢?

岐伯回答
1. 水胀:水胀刚开始时,眼睑微微浮肿,像是刚睡醒的样子;颈部的动脉跳动明显,时常咳嗽;大腿内侧发冷,小腿肿胀,腹部逐渐变大,这就是水胀已经形成的表现。用手按压腹部,放手后腹部会迅速恢复原状,像是包裹着水的样子,这是水胀的特征。

  1. 肤胀:肤胀是由于寒气侵入皮肤之间,导致腹部胀大,全身浮肿,皮肤增厚。按压腹部时,凹陷处不会立即恢复,腹部皮肤颜色不变,这是肤胀的特征。

  2. 鼓胀:鼓胀表现为腹部和全身都明显胀大,与肤胀相似,但皮肤颜色呈青黄色,腹部的静脉明显突起,这是鼓胀的特征。

  3. 肠覃:肠覃是由于寒气侵入肠道外部,与卫气相互搏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肿块。起初像鸡蛋大小,逐渐增大,最终像怀孕的样子。病程较长,按压时肿块坚硬,但可以移动,月经正常来潮,这是肠覃的特征。

  4. 石瘕:石瘕是由于寒气侵入子宫,导致子宫闭塞,气血不通,恶血无法排出,逐渐积聚成肿块。肿块像怀孕的样子,但月经不按时来潮,这是石瘕的特征,多发生于女性,可以通过导引排出。

黄帝问:肤胀、鼓胀可以用针刺治疗吗?

岐伯回答:可以。先针刺胀满的血络,放出瘀血,然后再调理经络,刺去血络中的瘀血。


解释

  1. 水胀: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水肿,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水液潴留,常见于肾脏、心脏疾病。
  2. 肤胀:类似于皮下水肿,但更强调寒气侵入皮肤导致的气血运行障碍。
  3. 鼓胀:类似于肝硬化腹水,表现为腹部胀大、皮肤青黄、静脉曲张。
  4. 肠覃:类似于肠道肿瘤或囊肿,表现为腹部肿块,但月经正常,提示病变与生殖系统无关。
  5. 石瘕:类似于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腹部肿块,月经异常,提示病变与生殖系统相关。

这段内容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强调通过症状、体征和病程来区分不同的病症,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如针刺放血和调理经络。这些方法在现代中医中仍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