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
岐伯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
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摠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帝曰:善。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五脏会导致人体出现痿症,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肺主掌人体的皮毛,心主掌血脉,肝主掌筋膜,脾主掌肌肉,肾主掌骨髓。因此,如果肺热导致肺叶焦枯,皮毛就会虚弱、急迫、薄脆,进而导致痿躄(四肢无力、行动不便)。如果心气热,下部的经脉会逆乱上行,导致下部经脉空虚,进而引发脉痿,表现为关节无力、小腿松软、无法站立。如果肝气热,胆汁外泄,口苦,筋膜干燥,进而导致筋脉拘急、挛缩,形成筋痿。如果脾气热,胃部干燥,口渴,肌肉麻木不仁,形成肉痿。如果肾气热,腰脊无力,骨骼枯槁,骨髓减少,形成骨痿。

黄帝问:这些痿症是如何形成的?

岐伯回答:肺是五脏之首,位于心脏之上。如果人有所失意、所求不得,就会引发肺鸣,肺鸣则肺热,肺热则肺叶焦枯。所以说:“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悲哀过度,胞络(心包络)会断绝,胞络断绝则阳气内动,导致心下崩(心气下陷),频繁尿血。因此,《本病》中说:“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如果思虑过度,愿望得不到满足,心思外淫,房事过度,宗筋(男性生殖器)松弛,就会导致筋痿,甚至出现白淫(遗精)。因此,《下经》中说:“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如果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从事与水有关的工作,湿气滞留,肌肉濡湿,麻木不仁,就会形成肉痿。因此,《下经》中说:“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如果长途跋涉、劳累过度,遇到大热天气而口渴,口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邪留于肾。肾为水脏,水不能胜火,则骨骼枯槁、骨髓空虚,导致足部无力支撑身体,形成骨痿。因此,《下经》中说:“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黄帝问:如何区分这些痿症?

岐伯回答:肺热的人,面色发白,毛发枯败;心热的人,面色发红,络脉充盈;肝热的人,面色发青,指甲枯槁;脾热的人,面色发黄,肌肉蠕动;肾热的人,面色发黑,牙齿干枯。

黄帝说:您说的很有道理。但古医书中说:“治痿者,独取阳明。”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阳明经是五脏六腑之海,主掌润养宗筋,宗筋主掌约束骨骼、利关节。冲脉是经脉之海,主掌渗灌肌肉间隙,与阳明经会合于宗筋。阴阳经脉总会于宗筋,汇聚于气街(腹股沟),而阳明经为宗筋之首,与带脉相连,络于督脉。因此,如果阳明经虚弱,宗筋就会松弛,带脉无法牵引,导致足部痿弱无力。

黄帝问:如何治疗痿症?

岐伯回答:根据不同的痿症,补益相应的荥穴(五输穴中的荥穴),疏通相应的俞穴(五输穴中的俞穴),调节虚实,调和逆顺,筋、脉、骨、肉各按其时令调理,疾病就会痊愈。

黄帝说:很好。


解释:

这段内容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主要讨论了痿症的病因、病机、分类及治疗方法。

  1. 痿症的定义:痿症是指四肢无力、行动不便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关节无力、肢体不能正常活动。

  2. 五脏与痿症的关系:岐伯指出,五脏分别主掌人体的不同组织,如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如果五脏出现热邪,会导致相应的组织受损,进而引发不同类型的痿症。

  3. 痿症的病因

    • 肺热:失意、所求不得,导致肺热,肺叶焦枯,皮毛虚弱,引发痿躄。
    • 心热:悲哀过度,心气下陷,导致脉痿。
    • 肝热:思虑过度、房事过度,导致筋痿。
    • 脾热: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导致肉痿。
    • 肾热:劳累过度、大热伤肾,导致骨痿。
  4. 痿症的诊断:通过观察面色、毛发、指甲、肌肉、牙齿等外在表现,可以判断是哪个脏腑出现了问题。

  5. 治疗原则:岐伯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因为阳明经是五脏六腑之海,主掌润养宗筋,宗筋主掌骨骼和关节。如果阳明经虚弱,宗筋就会松弛,导致痿症。因此,治疗痿症的关键在于调理阳明经。

  6.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痿症,补益相应的荥穴,疏通相应的俞穴,调节虚实,调和逆顺,按季节调理筋、脉、骨、肉,疾病就会痊愈。

这段内容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强调通过调理五脏和经络来治疗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