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邪客于风府,病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上行,故其病稍益至。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积而作焉。
黄帝曰: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焉。其卫气日下一节,则不当风府,奈何?
岐伯曰: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
黄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与同类,而风常在,而疟特以时休,何也?
岐伯曰: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也。
帝曰:善。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虚邪,乃能伤人乎?
少师答曰: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极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病也,徐以迟。
黄帝曰: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
少师答曰:帝弗知邪入乎?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
黄帝曰:可得闻乎?
少师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郗,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黄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
少师答曰:(得)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
黄帝曰:愿闻三虚。
少师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
帝曰:愿闻三实。
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
黄帝曰:善乎哉论!明乎哉道!请藏之金匮,命曰三实(此句应接在上段少师论三实之后)。然,此一夫之论也。
黄帝曰: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
少师曰:此八正之候也。
黄帝曰:候之奈何?
少师曰: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万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别本作抟),经气结代者矣。故诸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
黄帝曰:虚邪之风,其所伤贵贱何如,候之奈何?
少师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宫,其日西北风,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风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风,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时北风,秋,民多死。终日北风,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风从南方来,命曰旱乡;从西方来,命曰白骨,将国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风从东方来,发屋,扬沙石,国有大灾也。正月朔日,风从东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温不风,粜贱,民不病;天寒而风,粜贵,民多病。此所谓候岁之风,残伤人者也。二月丑不风,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温,民多寒热;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诸所谓风者,皆发屋,折树木,扬沙石,起毫毛,发腠理者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岐伯:《经》中说:“夏天伤于暑热,秋天会得疟疾。”疟疾的发作有一定的时间规律,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邪气侵入风府,病邪沿着脊柱向下传播。卫气一天一夜会在风府汇聚一次,第二天,卫气会向下移动一节,因此疟疾的发作时间会逐渐推迟。这是因为邪气先侵入脊背,所以每到风府时,腠理(皮肤的毛孔)就会打开,邪气就会趁机侵入,病就发作了。这就是疟疾发作时间推迟的原因。卫气在风府运行,每天向下移动一节,二十一天后到达尾骨,二十二天进入脊柱内部,注入伏冲脉,再经过九天,从缺盆(锁骨上窝)出来,卫气向上运行,因此病情会逐渐加重。邪气在五脏内搏动,横连募原(指脏腑之间的膜),因为邪气传播的路径远、深入体内,运行缓慢,所以不能每天发作,而是隔天发作一次。
黄帝问:卫气每到风府,腠理就会打开,邪气就会侵入。如果卫气每天向下移动一节,那么邪气就不会再侵入风府,这是怎么回事?
岐伯回答:风府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卫气运行到哪个部位,腠理就会打开,邪气就会侵入那个部位,因此那个部位就成了风府。
黄帝说:明白了。风和疟疾都属于同一类病,但风是常有的,而疟疾却是有时发作有时停止,这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风邪停留在某个部位,而疟邪则随着经络深入体内,与卫气相应时才会发作。
黄帝说:明白了。
黄帝问少师:我听说四时八风(指四季的风向变化)会侵入人体,导致寒暑的变化。寒冷时皮肤紧张,腠理关闭;暑热时皮肤松弛,腠理打开。贼风邪气是否因此得以侵入?还是必须等到八正(指八种正风)虚邪时才能伤人?
少师回答:不是这样的。贼风邪气侵入人体,并不一定在特定时间,但必须在腠理打开时才能深入,侵入越深,病情越重,发病也越急。如果腠理关闭,邪气侵入较浅,病情发展较慢。
黄帝问:有时寒温适中,腠理没有打开,但有人却突然生病,这是为什么?
少师回答:您不知道邪气侵入吗?即使平时,腠理的开闭也有其规律。
黄帝问:能详细说说吗?
少师回答: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合。月满时,海水西盛,人的血气充盈,肌肉饱满,皮肤致密,毛发坚固,腠理关闭,烟垢附着,此时即使遇到贼风,邪气侵入也较浅。月缺时,海水东盛,人的气血虚弱,卫气不足,肌肉减少,皮肤松弛,腠理打开,毛发稀疏,烟垢脱落,此时遇到贼风,邪气侵入较深,发病也较急。
黄帝问:有人突然暴死或暴病,这是为什么?
少师回答:遇到“三虚”的人,会突然暴死或暴病;遇到“三实”的人,邪气无法伤害。
黄帝问:什么是“三虚”?
少师回答:年运衰弱,月相亏缺,时令不和,被贼风所伤,这就是“三虚”。所以,不懂“三虚”的医生,医术粗浅。
黄帝问:什么是“三实”?
少师回答:年运强盛,月相圆满,时令和谐,即使有贼风邪气,也无法伤害。
黄帝说:讲得好!道理明白!请把这些话收藏在金匮中,命名为“三实”。不过,这只是个人的见解。
黄帝问:为什么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得同样的病,这是什么原因?
少师回答:这是八正(八种正风)的候应。
黄帝问:如何候应?
少师回答:候应的方法是,在冬至那天,太一(指北极星)位于叶蛰宫,如果那天有风雨,风雨从南方来,就是虚风,会伤人。如果风雨在半夜来,人们都在睡觉,不会被风邪所伤,所以那年人们少病。如果风雨在白天来,人们松懈懒惰,容易被虚风所伤,所以那年人们多病。虚风侵入骨中但不发作,到了立春,阳气大发,腠理打开,如果立春那天风从西方来,人们又会受到虚风的伤害,两种邪气相搏,经气结代(指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因此遇到这种风雨的人,称为“遇岁露”。如果时令和谐,贼风少,人们少病少死;如果时令不和,贼风多,人们多病多死。
黄帝问:虚风伤人,如何判断其轻重?
少师回答:正月初一,太一居天留宫,如果那天有西北风且不下雨,很多人会死。正月初一,早晨有北风,春天人们多死。正月初一,早晨有北风,人们多病,十有三成。正月初一,中午有北风,夏天人们多死。正月初一,傍晚有北风,秋天人们多死。整天有北风,大病死者十有六成。正月初一,风从南方来,称为“旱乡”;从西方来,称为“白骨”,国家有灾,人多死亡。正月初一,风从东方来,掀翻房屋,扬起沙石,国家有大灾。正月初一,风从东南方来,春天有死亡。正月初一,天气温和无风,粮食便宜,人们少病;天气寒冷有风,粮食贵,人们多病。这就是候应岁风,伤人的情况。二月丑日无风,人们多心腹病;三月戌日不温,人们多寒热病;四月巳日不暑,人们多瘅病;十月申日不寒,人们多暴死。所谓的风,都是掀翻房屋,折断树木,扬起沙石,吹起毫毛,打开腠理的风。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讨论了疟疾的发病机制、风邪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三虚”“三实”等概念。
疟疾的发病机制:岐伯解释了疟疾的发作与卫气的运行有关。卫气每天在风府汇聚一次,逐渐向下移动,导致疟疾发作时间推迟。邪气深入体内,传播路径远,运行缓慢,因此疟疾隔天发作一次。
风邪对人体的影响:少师解释了风邪侵入人体的条件。风邪并不一定在特定时间侵入,但必须在腠理打开时才能深入。月相变化会影响人体的气血状态,进而影响风邪的侵入深度和病情发展。
三虚与三实:少师提出了“三虚”和“三实”的概念。三虚指年运衰弱、月相亏缺、时令不和,被贼风所伤,容易导致暴病或暴死;三实指年运强盛、月相圆满、时令和谐,即使有贼风邪气,也无法伤害。
岁露与八正:少师进一步解释了八正(八种正风)的候应,指出风雨的方向和时间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虚风在特定时间侵入人体,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段内容反映了《黄帝内经》中关于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强调了人体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以及风邪、卫气等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